第121章(1 / 1)
【郁达夫曾以“悲剧”二字概括自己的出生。他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但由于母亲奶水不足,他从小就营养不良,一岁不到就害起了肠胃病,缠绵年余,似乎连家庭都隐隐被拖垮。但这还没完,三岁那年,他的父亲去世了,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。孤儿寡母,在那个年代受尽欺侮。
像李贺那样,身体的孱弱往往会带来心灵的忧郁与孤独。缺乏父爱,母亲忙于生计,无法顾及他,又没有兄弟姐妹等同龄人和一起玩耍,他的心理本来就更纤细、脆弱。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,这种孱弱、孤独,跟随了郁达夫一生。】
太极宫。
长孙皇后轻叹一声:“是个苦命孩子。”
李世民点头:“体质羸弱,又兼丧父,苦楚可知,他又没些知心玩伴,可不是沉闷下去了?”他似有所感:“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,幼时种种竟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?”
这话一出,明清两代文人可算是挺直腰杆了,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文人名士,个个昂首挺胸。
“我们江南,富庶之地,词章之乡!”
“这后辈怎么不将江南文人的名字念一念呢,我还想看唐寅是否上榜了呢!”
“唐寅怎么比得上徐祯卿?我看徐祯卿才会上去。”
“非也非也,我江南第一文家,当推王元美王世贞!”
民间炒作一团,奉天殿里的朱元璋脸上也有光:“咱虽不爱些酸词,但也能写诗。那徐志摩能被特别提出来,想必也是个大才子,你等平日也要多读书,免得别人说咱老朱家没文化。”
朱元璋自己受了家贫的苦,对儿子的教育倒挺上心。
怎么又是迅哥儿?众人表示这个名字他们都要会叫了。
“这迅哥儿不会……真的是李杜那样的人物吧?”
等等……
“郁达夫和迅哥儿起初俱是学的医?!”白居易惊讶地和元稹对视一眼,非是词家却能于文章一道有这样高的成就,新文学颇有些卧虎藏龙啊!
明朝。
李时珍听到二人弃医从文的消息笑了笑:“文可活人,医也可活人,我著医书,想来也可福于当世,遗泽子孙。”
他提笔,继续将药草的纹样绘于书上。
北宋。
赵匡胤奇道:“东京不是汴梁么?怎么日本还有个东京?”
这个名字撞得挺不开心的”
第49章 故都的秋7
诶?
颇晓佛学的王维愣了愣,脸上露出几分莫名:“佛经有载,‘□□’为西域对国朝的代称,并无侮辱之意啊。”
刚刚还在疑惑地王维:???!!!
“放肆!”
太极宫中,李世民不可置信地一拍桌子:“竖子尔敢!”
蛮夷之邦也敢如此欺辱华夏,谁给他们的胆子?我上邦尊严安在?
未央宫。
刘彻拂袖而怒:“奇耻大辱!什么王朝竟这般软弱窝囊,被一群蛮夷之邦压着打?!
奉天殿。
沉浸许久的杀伐之气不受控制从朱元璋身上溢了出来:“好啊,那倭国是嫌咱大明的刀锋不够利吗?”
他咬牙切齿,恨不得现在就亲自带兵,去把对面那群倭贼给砍了。
一旁的朱棣脑子到底活泛,虽也恼怒,但谨慎地捕捉到了一个词:明治维新。
老朱家对皇子的教育很是不错,朱棣也读了些诗书史卷,他想起来一句诗: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周朝虽然是旧邦国,但其使命在于革新。革新而有新机,这便是后世的倭国超过华夏的原因么?
咸阳。
嬴政扶着剑柄的手猛然抓紧,声色俱厉:“可耻!可恨!”
连异邦小族的平民学子都能对华夏子民如此侮辱,国朝之上又该是何等弱小,简直尊严尽失!荡平诸国的始皇帝属实是难以想象后世形势会如此翻覆。
太极宫中的李世民狠狠一摔杯子:“那日本到底是什么国家,竟这般狂妄?!”
长孙皇后也是满脸不可置信:“郁达夫还平静地表示这是常事,可见这样的侮辱冷遇更是数不胜数,后世……怎会孱弱至此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