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(1 / 1)
从前面的《短歌行》就可以窥见,曹操年过半百,十分忧虑命数难永,而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”的悲哀几乎又是汉末的主流情感,在这种情况下,苏轼这句词可不是匕首似的刺心吗?更何况后面还逮着周瑜一顿夸,曹老板直接破防了。
苏轼是吧,孤记住你了!
这边的曹操咬牙切齿,那边的江东却是热闹得不得了。
“写得好!雄姿英发,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果然是我们周郎的风采!这个苏轼,有眼光!”
孙权高兴极了,听了那么多首词,终于也夸到他们东吴了。
孙权大手一挥:“来啊,把我珍藏的好酒送去周郎府邸!”
都督府。
周瑜疏朗的眉目舒展开来,脸带笑意,他先前还是太焦躁了,谁说文人不青睐江东的,这不就来了?
他朗声大笑:“取我的琴来!”
明明似极乐府之章,却弃吟唱而选诵读,实在可惜,他要亲自为这首《念奴娇》作曲!
各位填过词的文人如温庭筠、韦庄、冯延巳等迅速警觉起来,补充知识,他们有机会被提上一嘴吗?
曹植向着他哥竖大拇指:兄长厉害!
欧阳修略一点头:“诗庄词媚,诗言志而词言情,二者功用不同,地位确不可混为一谈。”
他虽然也有“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”等缠绵之句,却也不过是偶尔怡情之作,这样婉媚的情绪,是不会出现在他的诗文中的。梅尧臣明白他的想法,“不过,”他乐呵呵的捋须,“这苏轼写的,可是一点不‘媚’啊!”
【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。词的特点很鲜明,词有定格、句有定数、字有定声,在格律上的要求要比诗严格许多。
它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词题组成,比如念奴娇、沁园春、江城子等,都是词牌名,是规定格式的;而后面的赤壁怀古等则是题目,表明词的内容。但也有只有词牌不标题目的,比如下面的《菩萨蛮》。】
楚棠放出范例——“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……”温庭筠面露喜色,“这是我的词!”
符合要求的词作那么多,楚棠却独独选了这首《菩萨蛮》,这说明他这首词在后世一定也是广为人知!
南北朝。
徐陵等人看完全篇也是眼前一亮,这首词绮丽香艳,极似宫体,却比宫体更添风韵,字里行间可以窥见词中女子寂寥、哀婉之情态,简直要把他比下去了!由于风格偏好,徐陵心中的天平迅速倾斜。
晚唐。
韦庄既羡慕又遗憾,怎么就选了温飞卿呢,他的词也写得不差啊!
温庭筠圆满了,诗和词俱有可称道之处,这还不够说明他的成就吗?楚棠还说许多人一看到它的《菩萨蛮》就能吟唱,任谁不说一句他温飞卿家喻户晓?
被cue到的韦庄又急又恼,你都说到温韦了,就不能放一首我的词吗?我的quot;人人俱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。quot;“陌上谁家年少,足风流。”难道比不上温飞卿吗?!
韦庄很不平衡。
至于李商隐:谢邀,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拧巴。
北宋。
李清照再次撇嘴:“温韦二人俱是郑卫之声,还不如说说南唐李氏君臣呢!”
三国。
刚刚还觉得词这一文体简直雄豪极了曹植不由得眉头微蹙:“唐之后为宋,温庭筠既称鼻祖,言下之意早期词作俱是所谓的……花间之风?二者的差别,有些大啊!”
曹植非常敏锐,如果说苏轼的词让他看出强烈的quot;诗味quot;的话,这首《菩萨蛮》全然就是词家之语了。他望天,不会这样的作品才是词家正格吧!
你们宋词怎么还两副面孔呢?
被提到的人除了晏殊以外都是和韦庄一样的心情:说了我们的名字,不能顺便提一下我们的词吗?让大家看看什么叫实至名归啊!
殿中的赵匡胤心情愈发舒畅,什么不骄不躁抛到脑后,美滋滋道:“我大宋真是人才济济!”
【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很擅长写婉约词,比如quot;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quot;、“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。”都写得委婉深情,让人一读就喜欢。
但是吧,已知欧阳修是个学富五车的中年大叔,再看一眼quot;泪眼问花花不语quot;,欧阳修的心思真是细腻啊!】